医院化验室净化工程

2021-07-05

  化验室是在医院接受病人血液、体液和其他样本的临床诊断室,进行检查和分析,并将检查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。一个科学合理的化验室可以为检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、有效和舒适的工作环境。

  一、平面布局

  1、化验室应设在门诊楼内,成为一个区。化验室应视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大小而定。一般情况下,临床检验专业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,化验室设置临床检验专业2多个,每增加一个专业,建筑面积至少增加300平方米。三级甲等医院的化验室面积不应少于1500平方米,第二甲医院的化验室面积不应小于800平方米。如果化验室也承担更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,则应适当地增加面积。

  2、化验室平面布置应能明确划分洁净区、半污染区和污染区,并将洁净区分隔开来。洁净区应主要由更衣室、办公室和采血区组成。半污染区主要由缓冲通道、试剂库、制水室等辅助功能组成。污染区域应以检测化验室为主,污染区应划分为重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,中央检查区应以光污染区为主。在HIV化验室等污染严重的地区,操作区是一个严重污染的区域,其样品和试剂库属于轻度污染区,各区域之间需要有明显的物理分离。

  3、化验室应当将人流和货流分开,人员和物品应当有独立的出入口,特别是污水应当特别出口,并应通过医院的污水梯送到医院的医疗废物储存点,不得携带医院的乘客梯。

  4、生化检查区在设计时应注意生化分析仪,生化分析仪的升级速度非常快,在设计中应保留空调、电力、水量、负荷等,并在粪便分析仪上方设置一个局部排气管。

  5、血液、尿液、粪便等应独立采集,分开送样。多数化验室利用医疗主干道设置大而宽的采血窗口,方便病人查找。

  6、化验室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、研磨、震荡、均质、超声波、疫苗接种、冷冻干燥等。例如,一些离心机需要配备局部排气罩,而有些离心机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放置和打开。

  7、化验室使用的大多数试剂蒸汽比空气更密集,化验室中的大多数气流组织需要上下排放,以便及时消除设备和仪器的散热和试剂蒸汽。然而,也有一些特殊情况:体液化验室排放的氨较多,排气口应设置在天花板上,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。此外,化验室内还有许多分析仪器,如生化分析仪、免疫分析仪、血细胞分析仪、血凝分析仪、酶标仪、质谱仪、离心机、冰箱(常用4度、-20度)、工作培养等。

  8、为确保测试工作的安全,生物安全化验室应符合BSL-2级化验室的要求,在一些高污染地区应在二次生物安全柜内开展工作。化验室的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主要如下:艾滋病毒化验室、PCR化验室、微生物化验室、通风设计应配备相应的排气系统,此外,在生物安全化验室出口应配备非手动洗手装置和应急洗眼装置。

  二、围护结构的装饰要求

  1、墙板和天花板材料要求清洗和消毒方便,耐擦洗,无灰尘,无裂纹,防水光滑。常用材料为双面夹芯彩色钢板,厚度一般为50 mm,耐火等级不低于不燃B1级。

  2、地面材料需要无缝防滑和耐腐蚀的地面。常用的装饰材料是PVC或橡胶地板。路面的接缝需要用相同颜色的焊条焊接和打磨。

  3、化验室对门的要求:门应能自动关闭,观察窗应设置在门上,门锁和门窗应戴上,并可在门头上安装工作状态指示器,以表明化验室是否正在工作。

  4、化验室对窗户的要求:不适宜在墙上有一个开放的外窗,但可以设置一个封闭的观察窗。

  5、在墙与墙的交界处、墙与地之间、墙与屋顶之间应采用圆弧处理,在彩色钢板的接缝处应使用密封胶,以保证化验室的气密性。

  6、化验室的天花板高度为2.6米,主化验室的天花板上不得设置人孔或设备检查孔。

  三、新技术在化验室建设中的应用

  1、气动管道输送系统将医院各部门与一条特殊的输送管道紧密相连,形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。在中央控制中心的控制和监控下,空气动力传动瓶可使传动瓶在任何车站之间来回移动。该系统可自动传送样品、药品等便携式物品。该系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,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,使医院物流更加有序,有效地避免了人员流动和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,将医院小项目流程由传统的手动换档改为自动智能变速箱。

  2、实验多功能塔是将从顶棚到工作面的强电、弱电、气源和水源通过多功能柱引至工作面,多功能柱上有一个标准端口供实验用,该塔分为几个区域,强电、弱电、水、气分别位于一个独立区域,以避免相互接触。

  四、施工人员的准备工作

  1、了解化验室现有的化验项目和过去3年将进行的检测项目,了解每天门诊病人人数和医院床位数,以确定检测化验室的功能室和面积。

  2、列出化验室主要测试设备的清单,其中应包括设备名称、数量、功率、耗水量、耗气量等信息,供设计人员参考。

  3、应向设计者提供建筑方案,并应与工程设计人员协商确定化验室人员、清洁货物和污物的出入口。这些人的物流路线不应与整个建筑物的物流路线发生冲突。

  4、初步设计方案确定后,应协助设计师与业界专家沟通,以优化设计方案。